选调生
选择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甘肃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吉林 江西 江苏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四川 陕西 山西 上海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您当前位置: 选调生首页 > 招考信息 > 时政热点
选调生时政热点:强化巡视整改不是请客吃饭 要勇于亮剑
人民日报 2018-08-08 11:03

“雷厉风行抓好中央巡视整改”“每个问题都必须清仓见底”“对整改不力、敷衍整改、弄虚作假的,将严肃追责问责,坚决通报曝光”……近日,十九届中央第一轮巡视反馈全部结束后,辽宁、黑龙江、江苏、河南等被巡视地区单位相继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落实中央巡视组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态度之坚决、责任之细化、方案之严实,无不体现着巡视整改见真章、动真格、求实效的导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每一轮中央巡视反馈都备受关注。人们关心巡视揭露了哪些问题,更关心巡视组走了以后,被巡视地区和单位存在的问题能不能整改到位?发现问题是巡视工作的生命线,推动解决问题是巡视工作的落脚点。巡而不改,改而无效,会比不巡视的效果还坏。写好整改这一巡视的“后半篇文章”,才能取得正风反腐、取信于民的良好效果。如果把巡视看作是发现问题的“政治体检”,整改就是解决问题的政治担当。前后有落差,全面从严治党就会打折扣。在这个意义上讲,巡视整改是“四个意识”的试金石,也是检验“两个责任”的重要标尺,“巡视整改不落实,就是对党不忠诚”。

在本轮巡视中,“选择性整改”“整改不实”“消极应付”等问题依然被点名。从过去的情况来看,多数地方能够认真整改、狠抓成效,但有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存在整改不到位的问题。有的对上次巡视整改不够重视,存在“过关”心态,会上“照单全收”、会下敷衍了事,做表面文章,比如,面对持续恶化的祁连山生态环境,甘肃省委原书记王三运还信誓旦旦地说:“该做的批示我批了,该开的会我开了……我已经努力抓落实了”。有的“新官不理旧账”,存在整改脱节现象,比如,湖南怀化市巡察发现,该市规划局党组认为历史遗留问题不是自己任上的事,就谁牵头整改处理这个问题,党组成员也是相互推诿。倘若上面巡视动真碰硬,下面整改虚晃一枪,不仅会弱化巡视震慑力,还会影响全面从严治党的公信力。

巡视整改不力,究其原因至少有三。一是主体责任落实不力。部分领导干部还未跳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窠臼,拿开会当贯彻,用发文充执行,不下真功夫,反耍假把式,费尽心思在迎检中做“包装”。二是个人得失凌驾于组织利益。在整改工作中,少数领导干部碍于情面拉不下脸,怕得罪人狠不下心,迫于压力硬不起来,对“烫手的山芋”不接手,对“刀刃向内”的整改缓拍板。三是对整改的日常监督弱化、缺位。过去,巡视整改监督尽管有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适时组织开展,但毕竟有阶段性的限制,无法对“避过风头”的问题干部形成震慑、对“转入地下”的问题隐患保持高压。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央巡视工作规划(2018—2022年)》强调,认真落实“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工作方针,体现的正是巡视巡察和整改落实一体推进的内在要求。

实际上,巡视整改是压力,更是动力。强化巡视整改不是请客吃饭,要有亮剑的勇气和本事。按照本轮巡视的要求,作为被巡视的地方和单位要压实整改主体责任,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要担负起督促整改的日常监督责任,既聚焦“当下改”,集中解决巡视发现的突出问题;又着眼“长久立”,举一反三、延伸拓展,把整改和深化标本兼治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整改的过程,本身就是扶正祛邪、自我革命的过程。把解决巡视发现问题作为推动工作的抓手,整改后就能焕发新面貌、新气象,彰显新作为、新担当。

十九届中央第一轮巡视的整改大幕拉开,被巡视的地方和单位,当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要求、最有力的举措,全力以赴完成好整改任务,确保写好巡视“后半篇文章”,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2021年选调生备考资料包
上一篇:选调生时政热点:脱贫攻坚确保焦点不散靶心不变 精准发力 下一篇:选调生时政热点:关注暑期旅游 扣好“安全带” 才能玩畅快
延伸阅读
辅导教材

面授课程